语言服务需求视角下的英语专业教育杂谈

崔启亮 2020-04-12 20:11:09


关注翻译技术沙龙君,网罗翻译行业资讯

微信ID:TranTechno

一、语言服务需求视角下的英语教育

2018-2019新旧年交汇之际,全国外语教育界开展了英语专业改革的讨论,已经有几十人发表了署名文章,讨论的观点相当精彩,也相当激烈,甚至英语专业是否对得起“良心”都抛出来了。

 

两周之前,有媒体朋友约我谈谈大学英语专业问题,我回复说,如果要谈谈本地化、语言服务、翻译专业硕士教学,我还可以说上几句。可我不懂大学英语专业教学啊,英语专业教育这么专业的领域,我不敢班门弄斧,当个“吃瓜群众”就很好。今天,老领导联系我,让我从语言服务需求的视角谈谈大学英语专业教学,我说“压力很大啊”,恭敬不如从命,我尝试写写个人杂谈,供学界大咖拍砖。权当外行竖起了靶子,让专家瞄准批评。

 

二、两个故事

 

我大学学习的是机械专业,那时不认识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不知道英语专业学什么,与英语专业没有交集。我在进大学之前,长期在多家不同性质的语言服务企业和行业协会工作,对语言服务企业招聘英语专业的学生比较了解,也与英语专业的学生有很多直接接触。进入大学当老师后,为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的学生讲翻译与本地化等语言服务实践课程,与更多英语专业老师和学生天天交流,对当前大学英语专业教育现状有了更直观的所见所闻,也做过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如此说来,是否也可以从语言服务市场需求的角度谈谈大学英语专业教学话题。围绕语言服务企业如何看待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力,大学英语老师如何看待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两个话题?我给读者分享两则真实经历,一则来自语言服务企业,一则来自英语专业教师,权当故事听吧。

 

大约在2011年,南方一家知名本地化服务公司的老总来北京出差,约我见面交流。老总告诉我,他公司最近招聘本地化翻译岗位人员,面试了多位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本科学历的居多,后来有一位知名大学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投了简历。看这位研究生的简历相当“厉害”,发表过翻译方面的学术文章,与导师合作翻译出版了专业书籍,获得了多次奖学金。公司人力资源经理特别重视,马上联系面试,并向老总报告。但是,这位同学做公司的“本地化翻译”英译中试译稿,做得“糟得很”,甚至不如普通大学的本科学生。问起会用哪种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Trados用了几年了,这位同学没有听说过这些工具。后来,人力资源经理又陆续面试了一些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没有一个合格的。此后,这家公司决定不再从英语专业研究生中招聘译者,而是从理工科专业学生中招聘英语基础良好的本科生。这位公司老总大学是学习电子工程专业的,他问我,你们英语专业学生都学习什么课程,上翻译课吗?翻译课都教什么,我把我了解的几个大学英语专业的课程表给他看,他看后表示“懂了”。知道英语专业研究生不是他们公司需要的人才,此后不再从英语专业招聘翻译岗位的员工了。

 

2015年冬天,西南某大学外国语学院一位英语专业老师在参加了中国翻译协会举办的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的“翻译与本地化技术、项目管理课程”后,该校准备申请翻译专业。受该校院长委托,专门到北京花五周时间走访语言服务企业和开设翻译专业的高校,了解市场对翻译专业人才的要求和语言服务企业翻译方式。

 

五周时间里,我联系了7家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语言服务公司(翻译公司、本地化公司、翻译技术公司等),也联系了4家翻译专业教学有特色的高校,陪同这位老师到企业和高校参观、交流、访谈。这位老师还参加了北京4场翻译技术沙龙。五周时间过得很快,这位老师在临别之前告诉我,走出“象牙塔”才知道语言服务市场和企业如何做翻译项目,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

 

他说当前不少大学外国语学院养着一批“神仙”和“懒人”,神仙不食“人间烟火”,“懒人”经常一本教材讲几年不换内容。不少老师对翻译和翻译公司不感兴趣,甚至认为翻译公司从老板到员工,层次太低,没有文化。他们更喜欢享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人文情怀,喜欢“诗和远方”的浪漫与高雅。他的观点是当前英语专业很难培养满足语言服务企业的人才,因为,大学教师对语言服务市场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造成开设课程脱离语言服务企业需求太远。

 

各位对这两则语言服务与大学英语专业的故事有啥感想?都是个案吗?是很极端的特例吗?这些问题留给各位思考。

 

三、“把脉”英语专业

 

让我们回归英语专业教育本身,英语专业真的有问题吗?问题在哪里?如何解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从网上找到的材料是从2010到2015年的6年时间里“英语专业”被亮“红牌”4次,是亮红牌最多的十大专业之一,也就是市场就业最难的专业。

 

上个世纪80到90年代,英语专业曾经是令人羡慕的“高大上”专业,那时学生考上了英语专业,毕业会成为“抢手货”,收入和发展不可限量。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为什么现在英语专业成了“烫手的山芋”?我看与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有关。

 

当前企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与30年前差别很大,非英语专业的理工科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很快,网络信息化使得学习外语更加便捷。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如果英语专业学生只懂英语,不懂其他专业领域知识,很难与社会上英语也不错的理工科学生竞争。如果教学内容无法适应当今和未来企业在专业化和复合型方面的要求,当前大学英语专业还会被市场频繁亮红牌。

 

有大学英语老师提出,当前英语专业出现就业问题,是因为没有坚持英语专业的学科特征,而是把英语专业学生按照英语老师的方向培养,培养英语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英文专业的学科特征是什么?有老师总结说是精通中外文化交流,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在这个思路下,很多大学的英语专业都开设了英美文学、语言学、跨文化交际课程。由此按照培养研究者、培养学者的目标教学。

 

当前绝大部分语言服务企业重视语言能力与专业能力的结合,需要应用型、实践型、专业化人才,而不是理论研究的人才。外语理论研究人才更受大学和研究机构欢迎,但是随着高校教师招聘门槛的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很难在大学当好老师,因为大学英语老师都要求“博士”学历,甚至是“洋博士”。即使中学老师,越来越多也要求硕士学历,每年全国高校在读英语专业学生大约20万人,学校能接受的不会超过20%,其余80%大部分都要在企业求职,不了解企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仍然按照30年前的课程教学,被市场亮红牌是必然的了。

 

有大学老师提出,英语专业教学不能被企业和市场“牵着鼻子走”,不能像社会培训机构那样只讲操作技能,不能以好找工作为培养目标,而是培养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理由是国际领先的大学,例如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没有课程是为学生找工作开设的。我看到这样的观点时,还是很震惊的,我想起来了“何不食肉糜”的典故来。说这话的大部分都是英语学术界“有头有脸”的“学术大牛”,他们早已功成名就,衣食无忧。他们看不到随着大学扩招,全国大约900个大学都招了英语专业学生,很多学生还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因为英语专业分数低才考上大学,从农村到城市,实现了“鲤鱼跳龙门”。这些学生家长和学生上大学的目的是毕业后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挣钱养家,甚至还债,改变命运。这些地方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能力较弱,贫穷限制了想象力。这些学生和家长需要的不是会背了多少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不是体会了《老人与海》的哲学之美,不是理解了《瓦尔登湖》的美丽景象。等到学生毕业后发现在找工作时到处碰壁,心情是无比凄凉的。中国的大学没有一所能与哈佛和耶鲁相比的,生源不同,市场不同,教育理念不同。而且,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不是非要读英语专业才能培养,很多大学非英语专业、理工科专业也是培养学生们的思辨能力的。

 

有老师提出应该撤销英语专业,加强大学公共英语教育,加强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加大理工科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因为大学英语专业在就业出现问题就彻底否定。英语专业有自身的专业研究领域,有自己的专业价值,应该根据不同的大学教学能力,设置不同的研究方向,开设不同的课程。例如,双一流大学和外语类大学应该加强英语人文课程,而大部分普通大学,一些教师和地方对外交流弱的大学,可以减少英语专业招生规模,加强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教学。

 

四、语言服务行业的外语人才能力需求

站在大学老师的角度,分析他们关于英语专业改革的观点,都很有“道理”。但是很多老师忽视了当代语言服务行业需要什么样的英语人才有些老师对当前语言服务企业不了解,“盲人摸象”提出的观点不少是“自说自话”。企业对外语人才的能力有哪些需求呢?根据中国翻译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的调查数据,语言服务企业的服务专业类型分为娱乐类、专业服务类、文化类、理工类。调查发现,在理工类领域中,信息技术(IT、电子、电信、通讯等)比例最高,为60.2%;文化类和专业服务类领域的各项占比则较为均衡;在娱乐类领域中,跨境电商和旅游比例较高,分别为40.5%和34.6%。而当前大学英语专业的课程大部分以英美文学理论、语言学理论、跨文化交际为主,各种理工科知识匮乏。

 

语言服务企业重视语言服务人员四项能力:

(1)以基本职业素养为导向的能力,主要包括保密责任、服务精神、诚信敬业、中文表达书写能力、团队合作、抗压能力、沟通能力;

(2)以翻译素养为导向的能力,主要包括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等级、翻译文字字数/口译次数、技术写作能力、口笔译从业年数、术语管理、语言等级考试成绩、BTI/MTI/MA院校学位、其他专业领域知识(机械、医药等)、翻译工具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质量保证工具等)、计算机技术能力(编程等)、软件网站本地化;

(3)以管理素养为导向的能力,主要包括项目组织协调能力、产品营销能力、项目管理经验。当前大学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很多忽视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翻译课大都以文学翻译为题材,对应用型翻译较少练习,也缺乏市场营销和项目管理能力方面的培养。这是造成大学英语专业所教所学与市场企业所需所求脱节严重的原因。

 

五、开设不同层次的特色化英语专业

 

把英语专业教育批的“一无是处”是误解和偏见。英语专业人才在改革开放40年发挥了重要的贡献,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凝聚着无数英语专业人才的汗水,在促进中外交流,加强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科技、国防军事等行业发挥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教与人文深入融合,对英语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深刻理解市场新需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复合型师资建设,针对学校优势和区域经济特色,开设具有不同层次和特色化英语专业,才能重新焕发风采,为服务国家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欢迎关注沙龙君个人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