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俊昊(Bong Joon-ho)主演的电影《寄生虫》(Parasite)一举多得奥斯卡,从某程度上,这引发了激烈辩论,即国际电影在颁奖季能取得多大成功。奉俊昊本人在领取金球奖时也加入了讨论,他敦促说英语的人“克服字幕的一英寸高障碍”,以便让自己接触到“更多精彩的电影”。
不过,尽管导演正确地指出,许多潜在的观众会对这种“一英寸高的障碍”感到反感,但字幕本身也可以说是一扇大门。许多韩国电影专家评论说,《寄生虫》的字幕没有逐字翻译,而是用了一些对等法来表示相关概念,这些概念在韩语到英语的翻译中并没有对应的翻译。
翻译是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途径
正如某字幕翻译人员向《雅加达邮报》说的,英文字幕是译制其他语种电影的基础:“我常在翻译中简化复杂的英语短语,成语,俚语……因为不是所有看我字幕的观众都来自北美,短语需要简洁和优雅,以便译为其他语言。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领域,语言学专家全球之声指出,一个熟练的译者“需要对语言本身以及翻译目标受众的相关背景知识有同等的了解”。
然而,尽管我们努力把非英语媒体呈现给世界各地的观众,翻译过程却不断被应用程序、算法和人工智能弄得失去人性。就在《寄生虫》获得奥斯卡奖的前一周,亚马逊宣布,它正在开发一种实时电影配音算法,不仅要匹配原音频的内容,还要“匹配原音频的音色、情感、时长、韵律、背景噪音和回音”。
但是,市场上是否有这种自动翻译的一席之地?或者,就像字幕的“一英寸障碍一样”,人类需要对字幕的结构负责吗?下面是一些让机器负责翻译的好处和坏处。
优点:成本、速度和便利
翻译程序预装进了我们的手机,这是其如此流行的主要原因。在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里,轻轻触碰屏幕就能理解其他语言和文化,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根据最新的数据,仅谷歌翻译每天就处理1430亿个单词,像世界杯这样的全球性事件更会增加使用它的人数。
这些应用程序在准确性和功能方面正在改进,以更加贴合人们的翻译需求。例如,谷歌在2014年收购了Word Lens,这意味着只需将手机摄像头悬停在菜单或路标等任何文本上,其手机翻译程序可以翻实物物体上的文本。
机器翻译也有商业利益,尽管规模相对较小。麻省理工学院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表明,电子商务网站eBay在其产品页面引入人工智能翻译后,其销售额提高了10%,这使得买家可以可以从各个语种阅读商品清单,毫不费劲地便刺激了全球贸易,也最终提高了这家零售巨头的用户体验
缺点:准确性、语境和过度依赖
自动翻译的应用广泛,唾手可得,人们认为它适用于任何语境,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最令人不安的是,尽管谷歌本身的声明与此相反,但ProPublica透露,美国移民服务机构经常使用这些应用程序作为其难民庇护程序的一部分。该新闻网站指出,一份内部手册认为谷歌翻译是“翻译外语内容最有效的方法”,甚至还为移民官员提供了一份用户指南。
但是,即使在不那么令人担忧的情况下,翻译程序的基础——人工智能在不断地更新,但仍然准确掌握句法和上下文语境。一位译者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上发表了一篇详尽的调查文章,解释了机器翻译在将语言转换成算法中数据点时的主要缺陷:“这些统计数据只是将单词与其他单词联系起来,而不是与思想联系起来。”没有人想创造出可被认为是想法、图像、记忆或者经验的内部结构。”
因此,不管自动翻译对语言的即时帮助多么有用,似乎将来的《寄生虫》仍然会被“一英寸的障碍”所包围,这个“一英寸的障碍”会和原剧本一样,精心地被创造出来。
译后编辑:杨安训(中山大学)
以上中文文本为机器翻译,存在不同程度偏差和错误,请理解并参考英文原文阅读。
阅读原文